上次发博客还是在刚开学。这个学期尝试了一下报更多课。大一上23学分,大一下24学分,大二上28.5学分。其中大一上的C语言3分是事实免听的,大一下的编程思维2分免听,大二上的问题求解3分只需做作业,4.5分数据结构免听。大致算下来,真正要上的课是20,22,21分,差别并不大。但是,28.5分的本学期,到了期末便显示出它的可怕。期末大作业、考试、各种其它事情实在是有点应接不暇。不过接下来就不太有真的能免听的内容了,可以正常选课了。

本学期绩点还没出完,重大挫折已经有三个了,并行计算由于和毛概考试同一天没有足够时间复习、平时分评价标准没有搞清楚,绩点仅3.6,是专业课的第一个B;毛概期末考卷面分仅66;概率论期末非常简单的卷子卷面分仅85(大概率是送分题算错了,而试卷简单就会少给过程分),最终绩点3.7。

下学期计划课程23.5学分,其中算法分析2.5分已经有许多内容掌握,日语提高2学分将利用寒假时间学完,马原3学分已经因为本学期历史与阶级意识导读课程的原因学了一些,人工智能3学分也准备在寒假中了解一些。作为一个调整期,期望将均绩控制在3.9左右。

绩点不应该作为学习的主要目标,但是是利用策略获得不错的绩点是必须的。因此必须要有一些规划。

竞赛方面,下学期会参加蓝桥杯,可能会参加EC-Final,可能会参加CCPC-Final。大概每周需要组织两个层次的队员训练。

尽量确定想搞的科研方向,进组开始尝试科研,感受一下自己是否适合、喜欢。

差点忘了百度。百度的什么人才基地,看看这个东西讲什么,合适的话跟着学一学。

但是上面的这几项肯定没法兼顾,得研究哪个花得时间多。